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陈叔坚陈朝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叔坚 569年—589年 陈宣帝第四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成
陈宣帝第四子。
好数术、卜筮。
文帝天嘉中封丰城侯
宣帝太建元年,立为长沙王
累迁丹阳尹。
始兴王叔陵争权宠。
宣帝死,后主遭叔陵行刺,赖叔坚得免。
以功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迁司空
政事悉决于叔坚,权倾朝廷。
后主复疏忌之,几被杀。
后获赦,出为荆州刺史
,迁瓜州更名叔贤,与妃沈氏以酤酒、佣保为事。
隋炀帝大业中,为遂宁郡太守
全汉文·卷五十五
咸字子成沛国洨人
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
平帝时王莽辅政,乞骸骨去。
篡位,召为掌寇大夫,不就。
后再征,称病笃,敛其家律令书,皆藏之壁。
(案《传》:始建国三年,以沛郡陈咸为讲礼,盖即其人。
先是别有陈咸沛郡相人,卒于成帝时
见《陈万年传》。
「非」即「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达北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一名窣和
姓刘氏
咸阳东北三城定阳稽胡也。
勇而多力。
嗜猎射。
倜傥自纵。
雅不得乡里誉。
治家至赡足。
父母兄弟相孝友。
仕以梁城突将守襄阳
尝被酒获疾。
死历地狱诸苦。
因出家。
慈州安民寺。
后复往越。
礼舍利。
刻厉进脩。
具如别传。
太延元年
西游凉州番禾
望东北御谷而拜曰。
此崖他日当有尊像出现。
而或全或缺。
世之治乱系焉。
正光初
忽大风雨疾雷破山。
见一丈八石像屹立。
严整而无其首。
人竞琢首置之。
随置随堕。
视其势不可置。
乃已。
而魏之衰自此始。
周兴
光发城东七里涧。
掘之得首。
举而合之像上。
如素。
保定初
诏建寺其地。
额瑞像。
建德初
像首复堕。
而灭法之兆见矣。
隋开皇间
像完美殊甚。
大业五年
上躬致礼敬。
诏易寺额为感通。
以旌其异。
夫象当达之记。
更八十七年。
而后果出现。
又四十馀年而与首合。
又十馀年而首堕。
每合每堕。
验如记。
是何其神也。
死。
肃之酒泉
阇维获碎骨如葵子。
关表百姓。
至今以庙貌奉之。
号刘师佛云
释慧达
姓刘。
名窣(苏骨反)和。
咸阳东北。
三城定阳稽胡也。
先不事佛。
目不识字。
为人凶顽。
勇健多力乐。
行猎射。
梁城突骑。
守于襄阳
父母兄弟三人并存。
居家大富。
豪侈乡闾纵横不理。
后因酒会遇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
广有别传。
具详圣迹。
后出家。
住于文成郡。
慈州东南平原
即其生地矣。
见有庙像。
戎夏礼敬处于治下安民寺中。
曾往吴越
备如前传。
至元魏太武大延元年
流化将讫。
便事西返。
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
而遥礼之。
人莫有晓者。
乃问其故。
达云。
此崖当有像现。
若灵相圆备。
则世乐时康。
如其有阙。
则世乱民苦。
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石涧中死。
其骨并碎。
如葵子大可穿之今在城西古寺中。
塑像手上。
寺有碑云。
吾非大圣。
游化为业。
文不具矣。
后八十七年正光初
忽大风雨。
雷震山裂。
挺出石像。
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
惟无有首登。
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
安讫还落。
因遂任之。
魏道陵迟。
其言验矣。
逮周元年
凉州城东七里涧。
忽有光现彻照幽显。
观者异之。
乃像首也。
便奉至山岩安之。
宛然符会。
仪容彫缺四十馀年。
身首异所二百馀里。
相好还备。
太平斯在。
保定元年
置为瑞像寺焉。
乃有灯光流照钟声飞向。
相续不断。
莫测其由。
建德初年
像首频落。
大蒙宰及齐王
躬往看之。
乃令安处。
夜落如故。
乃经数十。
更以馀物为头。
终坠于地。
后周灭佛法。
仅得四年邻国殄丧。
识者察之方知先鉴。
虽遭废除像犹特立。
开皇之始经像大弘
庄饰尊仪更崇寺宇。
大业五年
炀帝躬往礼敬厚施。
重增荣丽。
因改旧额为感通寺焉。
故令模写传形量不可测。
约指丈八临度终异。
致令发信弥增日新。
余以贞观之初历游关表。
故谒达之本庙。
图像俨肃日有隆敬。
自石隰慈丹延绥威岚等州。
并图写其形所在供养。
号为刘师佛焉
因之惩革胡性。
奉行戒约者殷矣。
见姚道安制像碑。
释慧达
姓刘氏。
名窣和。
咸阳东北三城定阳稽胡也。
先不事佛目不识字。
后因酒会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
因出家为僧。
住于文成郡。
元魏太武太延元年流化将讫。
便事西返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而遥礼之。
人莫有晓者。
乃问其故。
达云。
此崖当有像现。
若灵相圆备则世乐时康。
如其有阙则世乱民苦。
后八十七年正光初
忽天风雨雷震山裂。
挺出石像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唯无有首。
登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安讫还落。
因遂住之。
魏道凌迟其言验矣。
逮周元年凉州
城东七里涧忽有光现。
彻照幽显观者异之。
乃像首也便奉至山岩安之。
宛然符会。
相好圆备。
太平斯在。
保定元年置为瑞像寺焉。
识者方知其先监。
后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涧中死。
其骨并碎如葵子大。
可穿之。
今城西古寺中塑像在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智文陈朝 509 — 5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9—599 【介绍】: 南朝陈僧。
丹阳人俗姓陶
专攻律学,住扬都奉诚寺。
陈宣帝时敕受大律都,僧尼从之受戒者达三千余众。
著有《律义疏》、《羯磨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姓陶氏
丹阳人
齐中书阮韬女。
文始在娠。
梦梵僧以松枝授之曰。
与汝子男。
为麈尾。
及生。
骨气视他有异。
年十五。
宝田寺沙门智成
受具之后。
即依奉诚僧辩
学十诵。
复归大明彖公下。
通练诸部。
梁大同七年
诏于光业寺
首开律藏。
以灵味瓦棺等寺奏请也。
陈郡殷钧为檀越。
听众二百。
成规肃然。
属梁季。
祸难荐作。
乃避地闽中
僧宗法准皆执卷请益。
真谛三藏亦同止晋安
故讲译交会。
而法门增气矣。
屠沽变业。
渔猎革心。
内众资身之具。
于是备焉。
逮陈氏有国。
徒侣益进。
宣帝尝用兵淮淝。
诏僧尼餫饟。
以纾民力。
因谏曰。
君子以礼义为国。
而役及出世逃俗之士。
岂礼义哉。
且启敌人觊觎之心。
陛下今日宁欲以效宇文之酷乎。
宇文之废灭三宝。
是自废灭也。
祚促禄穷。
行当见之。
乃停罢前诏。
尚书令济阳江总尤忻慕。
阅旬日辄造房访道。
隋兴宪章颓弛。
仍赖以振励云。
玺书为褒勉。
前后州将皆尊仰。
年德。
脩敬罔怠。
柱国武山郭衍
每躬𢹂妻子。
诣寺斋会。
请敷畅。
负笈来受。
动盈千数。
开皇十九年。
二月二十日。
终。
于所住寺。
寿九十一。
窆寺之南山东垄。
直辩律师墓。
平生讲十诵。
八十五遍。
大小乘戒心羯磨等。
二十馀遍。
金光遗教等。
各有差。
著律义疏十二卷。
羯磨疏四卷。
菩萨戒疏两卷。
弟子得戒者。
三千馀人。
得法者则道志法成为拔萃。
梦。
钓海获二大鱼。
心独异之。
以询建初琼上人。
琼曰斯吉兆也。
后必有二龙。
传公业者。
志才解优美。
太尉晋王礼敬之。
待为家僧。
仁寿间
慧日道场释法论
为文树碑。
以表其墓。
释智文
姓陶
丹阳人
齐中书完韬女也。
怀文之始梦睹梵僧。
松枝而授曰。
尔后诞男与为麈尾。
及文生也卓异恒伦。
志学之年依宝田智成。
以为师傅。
既受具后专讲玄津。
以戒足分为五乘。
律检开成七众。
岂止通衢生死。
亦乃组辔道场。
义须先精方符佛意。
奉诚僧辩
威德冠众解行高物。
传业之盛独步江表。
推其领袖则大明彖公。
文初依学。
后归彖下。
十诵诸部罔弗通练。
梁大同七年
灵味凡官诸寺启敕。
光业寺
首开律藏。
陈郡殷均为之檀越。
使相趋常听二百许人。
属梁末祸难。
乃避地于闽下。
复光岭表。
僧宗法准。
知名后进。
皆执卷请益。
又与真谛同止晋安
故得讲译都会交映法门。
边俗信心于斯风革。
酒家毁其柞器。
渔者焚其罟网。
僧尼什物于是备焉。
有陈驭宇江海廓清。
讲授门徒弥繁梁季。
宣帝命旅剋有准淝。
一战不功千金日丧。
转输运力遂倩众僧。
文深护正法不惧严诛。
乃格词曰。
圣上诚异宇文废灭三宝。
君子为国必在礼义。
岂宜以胜福田为胥下之役。
非止延敌轻汉。
亦恐致罪尤
有敕许焉。
事即停寝。
尔后凡所详奏莫非允惬。
理众摈罚咸符时要。
尚书令济阳江总
𡺍道造房无爽旬月。
是知学而有禄德必有邻。
法位宜升众望悦矣。
大隋革运别降纶言。
既屏僧司宪章律府。
大军之后荆棘攸生。
十滥六群滋彰江表。
又案法澄剪。
寻得无声
可谓少壮免白发之妖。
稊莠绝青田之秽矣。
前后州将
甫及下车。
皆尊仰年德罕不修敬。
柱国武山郭衍
祇敬倍常。
躬携妻子到寺檀舍。
盛设法斋请敷律题。
抑扬剖析有克壮之姿。
听侣千馀罔不嗟服。
开皇十九年二月二十日
迁于住寺。
春秋九十有一。
即窆寺之南山东垄。
律师墓相望。
自文之据道也器宇刚物风范肃人
戒品圆净处断明白。
然剖折章句词省义富。
众家修撰罕有能出其右者。
又金陵军火遗烬莫留。
乃誓志葺治惟新旧趾。
讲十诵八十五遍。
大小乘戒心羯磨等二十馀遍。
金光遗教等各有差焉。
著律义疏十二卷。
羯磨疏四卷。
菩萨戒疏两卷。
学门传贵以为口实。
僧尼从受戒者三千馀人。
学士分讲者。
则宝定慧峙慧巘智升慧觉等。
惟道志法成。
双美竹箭拥徒建业
昔梦泛舟海钓获二大鱼。
心甚异之。
及于东安寺讲。
麈尾才振两峰俱落。
怪其事。
以询建初琼上。
乃曰。
斯告之先见。
必有二龙传公讲者。
其言果矣。
志名解最优。
大尉晋王
家僧礼待。
以仁寿之岁。
志为树碑内。
慧日道场释法论为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严南朝宋 351 — 42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西凉州人
史失其姓。
以精进闻。
少寻师。
罽宾国摩天陀罗精舍。
受佛驮先尊者禅法。
三年有胜力。
佛驮器赏之。
西土道俗曰。
秦地乃有此道人耶。
秦因其增重。
佛驮跋陀者。
禅法之宗。
声名甚著。
请东游。
传法利生。
乃从俱还。
关中
久之跋陀僧挤嫉。
匡山
因依止山东
禅诵而已。
义熙十三年
宋武西征。
还至山东
始兴王恢从驾过庐。
与两比丘
各禅坐寂然。
恢弹指。
皆举目即敛。
不与言。
恢心奇之。
加敬焉。
即启武帝
延还都。
初无肯行者。
乃行至都。
住始兴寺。
恢又造东郊寺居之。
即枳园也。
元嘉五年
沙门宝云
译普曜广博净四天王等经。
不受别请。
食时至。
持钵入聚落一饭。
跏趺终日。
自念少于戒有缺犯。
疑当见于弃法中。
乃航海至天竺
请异尊者决之。
尊者为入定。
登内院问慈氏。
慈氏曰。
已得戒。
大喜。
罽宾无疾而化。
寿七十八。
罽宾法。
比丘化者。
必分凡圣地。
以阇维之。
有精进实行。
而人未知之。
将阇维于凡地。
而重不可举。
至圣地而轻。
以故知得道也。
西凉洲人也。
才干清秀。
业行精恳。
菜蔬布衣。
博施慈爱。
□□又疑儿童时曾受五戒。
有所犯。
后受具足。
恐不得戒。
积年禅观。
不能自决。
大为忧苦。
遂更与弟子智羽智达。
汎海重至天竺
以事问罗汉。
罗汉复不能决。
乃为入定。
往兜率问弥勒。
弥勒答云得戒。
大欢喜。
于是步还罽宾
无疾而卒。
时年七十八。
弟子智羽智达。
传此语(云云)。
释智严
西凉州人
弱冠出家。
便以精勤著名。
纳衣宴坐蔬食永岁。
每以本域丘墟志欲博事名师广求经诰。
遂周流西国进到罽宾
入摩天陀罗精舍。
从佛驮先比丘咨受禅法。
渐深三年功踰十载。
佛驮先见其禅思有绪。
特深器异。
彼诸道俗闻而叹曰。
秦地乃有求道沙门矣。
始不轻秦类敬接远人。
时有佛驮跋陀罗比丘
亦是彼国禅匠。
乃要请东归欲传法中土。
跋陀嘉其恳至。
遂共东行。
于是踰沙越险达自关中常依随跋陀止长安大寺
顷之跋陀横为僧所摈。
亦分散憩于山东精舍。
坐禅诵经力精修学。
晋义熙十三年
宋武帝西伐长安剋捷旋旆。
涂出山东
始兴公王恢从驾游观山川至严精舍。
见其同止三僧各坐绳床禅思湛然。
至良久不觉于是弹指。
三人开眼俄而还闭。
问不与言。
心敬其奇访诸耆老。
皆云。
此三僧隐居求志洁法师也。
即启宋武帝延请还都。
莫肯行者。
既屡请恳至。
二人推随行。
怀道素笃礼事甚殷。
还都即住始兴寺。
性爱虚靖志避諠尘。
乃为于东郊之际更起精舍。
即枳园寺也。
前于西域所得梵本众经未及译写。
元嘉四年
乃共沙门宝云译出普曜广博净四天王等。
在寺不受别请。
常分卫自资。
道化所被幽显咸服。
有见鬼者
西州太社间鬼相语。
严公至当避易。
此人未之解。
俄而至。
聊问姓字果称智严
默而识之密加礼异。
仪同兰陵萧思话妇刘氏疾病。
恒见鬼来吁可骇畏。
时迎说法。
始到外堂。
刘氏便见群鬼迸散。
既进为夫人说经。
疾以之瘳。
因禀五戒。
一门宗奉。
严清素寡欲随受随施。
少而游方无所滞著。
禀性冲退不自陈叙。
故虽多美行世无得而尽传。
未出家时
尝受五戒有所亏犯。
后入道受具足。
常疑不得戒。
每以为惧。
积年禅观而不能自了。
遂更汎海重到天竺咨诸明达。
值罗汉比丘具以事问罗汉。
不敢判决。
乃为入定往兜率宫咨弥勒。
弥勒答
得戒。
大喜。
于是步归至罽宾
无疾而化。
时年七十八。
彼国法凡圣烧身各处。
虽戒操高明。
而实行未办。
始移尸向凡僧墓地。
而尸重不起。
改向圣墓则飘然自轻。
弟子智羽智远。
故从西来报此徵瑞。
俱还外国。
以此推信是得道人也。
但未知果向中间若深浅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炳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敦煌人字延明号玄处先生
少就博士郭瑀学。
后隐居酒泉,不应州郡之命,弟子受业者五百余人。
西凉李皓时,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
抚夷护军
谓与相值,为诸葛亮之会刘备
北凉沮渠蒙逊酒泉,拜为秘书郎
沮渠牧犍尊之,为国师
魏太武帝凉州,拜乐平王从事中郎
岁余返敦煌,道卒,年七十余。
有《凉书》、《敦煌实录》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昙无谶北凉 385 — 4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5—433 【介绍】: 亦作昙无忏昙摩谶
十六国时北凉僧。
中天竺人。
幼出家,聪敏出群。
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余万言,明解咒术。
东晋末,由龟兹姑臧北凉沮渠蒙逊接待甚厚。
北魏太武帝闻其名,遣使迎请,蒙逊不放。
适谶请西行取经,蒙逊疑,杀之于途。
译《涅槃经》前后分、《大集经》等。
昙无忏
或云昙摩忏。
中天竺国人也。
六岁遭父忧。
独与母居。
沙门达摩耶舍。
以忏为其弟子。
习学小乘。
后遇白头禅师遂业大乘。
至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馀万言忏从兄善能调象。
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
王怒诛之。
令曰。
敢有视者夷三族。
亲属莫敢往者。
忏哭而葬之。
王怒欲诛忏。
忏曰。
王以法故杀之。
我以亲而葬之。
并莫违大义。
何为见怒。
傍人为之寒心。
其神色自若。
王奇其志气。
遂留供养之。
忏明解咒术所向皆验。
西域号为大咒师
随王入山。
王渴须水不能得。
忏乃密咒石出水。
因赞曰。
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
邻国闻者皆叹王德。
于时雨泽甚调百姓称咏。
王悦其道术深加优宠。
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
忏以久处致厌。
遂辞往罽宾
欲演大乘彼国不合。
乃东适龟兹(音丘慈)顷之复进到姑臧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枕之而寝。
有人牵之在地。
忏警觉。
谓是盗者。
如此三夕。
闻空中语曰。
此如来解脱之藏。
何以枕之。
忏乃惭悟别置高处。
夜有盗之者。
数过提举竟不能动。
明旦忏持经去不以为重。
盗者见之。
谓是圣人。
悉来拜谢。
河西王沮渠蒙逊僣据凉土。
忏尝告蒙逊云。
有鬼入聚落必多灾疫。
蒙逊不信。
欲躬见为验。
忏即以术加蒙逊蒙逊见而骇怖。
忏曰。
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乃读咒三日。
谓蒙逊曰。
鬼已去矣。
时境首有见鬼者云。
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
境内获安。
时魏虏拓跋焘闻忏有道术。
遣使迎之。
蒙逊既事忏日久不忍舍去。
后又慰辞以迎。
蒙逊既吝忏不遣。
又迫魏之强。
至蒙逊义和三年三月
忏因请西行。
更寻涅槃后分。
蒙逊忿其欲去。
乃密图害忏。
伪以资粮发遣。
厚赠宝货。
临发之日忏乃流涕。
告众曰。
忏业对将至。
众圣不能救矣。
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
比发蒙逊果遣刺客于路害之。
春秋四十九。
是岁宋元嘉十年也。
远近咸共嗟焉。
既而蒙逊左右常白日见鬼神以剑击蒙逊。
至四月蒙逊寝疾而亡。
昙无谶
或云昙摩忏。
或云昙无忏
盖取梵音不同也。
其本中天竺人。
六岁遭父丧。
随母佣织毾𣰆为业。
沙门达摩耶舍。
此云法明
道俗所崇丰于利养。
其母美之。
故以谶为其弟子。
十岁同学数人读咒聪敏出群。
诵经日得万馀言。
初学小乘兼览五明诸论。
讲说精辩莫能詶抗。
后遇白头禅师
共谶论议。
习业既异。
交诤十旬。
谶虽攻难锋起。
禅师终不肯屈。
谶伏其精理。
乃谓禅师曰。
颇有经典可得见不。
禅师即授以树皮涅槃经本。
谶寻读惊悟方自惭恨。
以为坎井之识久迷大方。
于是集众悔过。
遂专大乘。
至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馀万言
谶从兄善能调象。
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
王怒诛之。
令曰。
敢有视者夷三族。
亲属莫敢往者。
谶哭而葬之。
王怒欲诛谶。
谶曰。
王以法故杀之。
我以亲而葬之。
并不违大义。
何为见怒。
傍人为之寒心。
其神色自若。
王奇其志气。
遂留供养之。
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
西域号为大咒师
随王入山。
王渴须水不能得。
谶乃密咒石出水。
因赞曰。
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
邻国闻者皆叹王德。
于时雨泽甚调百姓歌咏。
王悦其道术深加优宠。
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
谶以久处致厌。
乃辞往罽宾
赍大涅槃前分十卷并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
彼国多学小乘不信涅槃。
乃东适龟兹
顷之复进到姑臧止于传舍。
虑失经本枕之而寝。
有人牵之在地。
谶惊觉谓是盗者。
如此三夕。
闻空中语曰。
此如来解脱之藏。
何以枕之。
谶乃惭悟别置高处。
夜有盗之者。
数过提举
竟不能胜。
且谶将经去不以为重。
盗者见之。
谓是圣人。
悉来拜谢。
河西王沮渠蒙逊僣据凉土。
自称为王。
闻谶名呼与相见。
接待甚厚。
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
欲请出经本。
谶以未参土言又无传译。
恐言舛于理不许即翻。
于是学语三年方译写初分十卷。
沙门慧嵩道朗独步河西
值其宣出经藏。
深相推重。
转易梵文嵩公笔受
道俗数百人疑难纵横。
谶临机释滞清辩若流。
兼富于文藻辞制华密。
等更请广出诸经。
次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馀万言
谶以涅槃经本品数未足。
还外国究寻。
值其母亡遂留岁馀。
后于于阗更得经本中分。
复还姑臧译之。
后又遣使于阗寻得后分。
于是续译为三十三卷。
以伪玄始三年初就翻译。
至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三帙方竟。
即宋武永初二年也。
谶云。
此经梵本本三万五千偈。
于此方减百万言。
今所出者止一万馀偈。
谶尝告蒙逊云。
有鬼入聚落必多灾疫。
逊不信。
欲躬见为验。
谶即以术加逊。
逊见而骇怖。
谶曰。
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
乃读咒三日
谓逊曰。
鬼已去矣。
时境首有见鬼者云。
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
境内获安谶之力也。
逊益加敬事。
至逊伪承玄二年
蒙逊济河伐乞伏暮末抱罕
世子兴国为前驱。
为末军所败。
兴国擒焉。
后乞伏失守。
暮末与兴国俱获于赫连定
后为吐谷浑所破。
兴国遂为乱兵所杀。
逊大怒谓事佛无应。
即遣斥沙门五十已下皆令罢道。
蒙逊先为母造丈六石像。
像遂泣涕流泪。
谶又格言致谏。
逊乃改心而悔焉。
时魏虏托跋焘闻谶有道术。
遣使迎请。
且告逊曰。
若不遣谶便即加兵。
逊既事谶日久未忍听去。
后又遣伪太常高平李顺策拜蒙逊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凉州西域诸军事傅骠骑大将军凉州凉王
加九锡之礼。
又命逊曰。
闻彼有昙摩谶法师
博通多识罗什之流。
秘咒神验澄公之匹。
朕思欲讲道可驰驿送之。
逊与李顺宴于新乐门上。
逊谓曰。
西蕃老臣蒙逊奉事朝廷不敢违失。
而天子信纳佞言苟见蹙迫。
前遣表求留昙无谶
而今便来徵索。
此是门师当与之俱死实不惜残年。
人生一死讵觉几时。
曰王款诚先著遣爱子入侍。
朝廷钦王忠绩。
故显加殊礼。
而王以此一胡道人亏山岳之功。
不忍一朝之忿。
损由来之美。
岂朝廷相待之厚。
窃为大王不取。
主上虚襟之至。
弘文所知。
弘文者逊所遣聘魏使也。
逊曰。
太常口美如苏秦
恐情不副辞耳。
逊既吝谶不遣。
又迫魏之强。
至逊义和三年三月
谶固请西行更寻涅槃后分。
逊忿其欲去。
乃密图害谶。
伪以资粮发遣。
厚赠宝货。
临发之日。
谶乃流涕告众曰。
谶业对将至。
众圣不能救矣。
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
比发逊果遣刺客。
于路害之。
春秋四十九。
是岁宋元嘉十年也。
黑白远近咸共惜焉。
既而逊左右常白日见鬼神以剑击逊。
至四月逊寝疾而亡。
初谶在姑臧
张掖沙门道进
欲从谶受菩萨戒。
谶云。
且悔过乃竭诚七日七夜
至第八日诣谶求受。
谶忽大怒。
更思惟。
但是我业障未消耳。
乃勠力三年。
且禅且忏。
即于中见释迦文佛与诸大士授己戒法。
其夕同止十馀人。
皆感梦如所见。
欲诣谶说之。
未及至数十步谶惊起唱言。
善哉善哉。
已感戒矣。
吾当更为汝作證。
次第于佛像前为说戒相。
沙门道朗振誉关西
感戒之夕。
亦通梦。
乃自卑戒腊求为法弟。
于是从受者千有馀人。
传授此法迄至于今。
皆谶之馀则。
有别记云。
菩萨地持经应是伊波勒菩萨传来此土。
后果是谶所传译。
疑谶或非凡也。
蒙逊有从弟沮渠安阳侯者。
为人强志疏通涉猎书记
因谶入河西弘阐佛法。
安阳乃阅意内典奉持五禁。
所读众经即能讽诵。
常以为务学。
多闻大士之盛业。
少时求法度流沙至于阗于瞿摩帝大寺天竺法师佛驮斯那。
咨问道义。
斯那本学大乘。
天才秀发诵半亿偈。
了禅法故西方诸国。
号为人中师子
安阳从受禅秘要治病经。
因其梵本。
口诵通利。
既而东归向邑高昌
得观世音弥勒二观经各一卷。
及还河西即译出禅要。
转为晋文
伪魏吞并西凉
乃南奔于
晦志卑身不交人世。
常游塔寺以居士身毕世。
初出弥勒。
观音二观经。
丹阳孟顗
见而善之。
深加赏接。
后竹园寺慧𤀹尼。
复请出禅经。
安阳既通习积以临笔无滞。
旬有七日出为五卷。
顷之又于钟山定林寺
出佛父般泥洹经一卷。
安阳居绝妻拿无欲荣利。
从容法侣宣通正法。
是以黑白咸敬而嘉焉。
后遘疾而终。
谶所出诸经。
至元嘉中方传建业
场慧观法师志欲重寻涅槃后分。
乃启宋太祖资给遣沙门道普将书吏十人西行寻经。
长广郡舶破伤足因疾而卒。
普临终叹曰。
涅槃后分与宋地无缘矣。
普本高昌人
经游西域遍历诸国。
供养尊影顶戴佛钵。
四塔道树足迹形像。
无不瞻觌。
善梵书备诸国语游履异域。
别有大传。
高昌复有沙门法盛
亦经往外国立传。
凡有四卷。
又有竺法维释僧表并经往佛国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奚眷北魏 ? — 4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4 【介绍】: 北魏代人
以战功累为虎牢镇将,赐爵南阳公
太武帝时徙镇长安
前后讨平山胡白龙、沮渠等部。
太平真君二年酒泉
后从征柔然,以行军后期被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惠榄南朝宋
本姓成
酒泉人也。
道行峻梁。
德声远振。
玄高俱以寂观见崇于西土。
遂远游外国。
供养罗汉。
礼敬佛钵。
习禅于罽宾达摩达。
元嘉四年
于树上。
得菩萨戒本。
人定见弥勒。
云是我与汝。
汉地道士
多发大心。
欲使大德宣流。
达摩问言。
何处受之。
答曰当于尼揵诃罗国。
影边受之。
此国去罽宾
五千馀里。
诣彼受之。
还授惠榄
曰。
汝宜还东国。
多有利益。
来至于寘沙洲。
皆集大众。
师受。
举国禅思。
思法忘餐。
蜀闻禅学。
莫不师焉(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浮陀跋摩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此云觉铠。
西域人也。
少有节橾。
习三藏。
尤精毗婆沙论。
常诵持以为心要。
元嘉元年西凉
沙门道泰志用强果。
少游诸国。
得毗婆梵本。
十四年请跋摩译之。
道泰笔受
慧高道朗等详正。
凡百卷。
乱离亡失四十卷。
后归西域
浮陀跋摩
此云觉铠。
西域人也。
幼而履操明直聪悟出群。
习学三藏偏善毗婆沙论。
常诵持此部以为心要。
宋元嘉之中达于西凉
先有沙门道泰
志用强果。
少游葱右遍历诸国。
得毗婆沙梵本十有万偈。
还至姑臧
侧席虚衿企待明匠。
闻跋摩游心此论。
请为翻译。
时蒙逊已死子茂虔袭位。
以虔承和五年岁次丁丑四月八日
宋元嘉十四年
凉州城内闲豫宫中请跋摩译焉。
笔受
沙门慧嵩道朗与义学僧三百馀人考正文义。
再周方讫。
凡一百卷。
沙门道挻为之作序。
有顷魏虏托跋寿西伐姑臧
凉土崩乱。
经书什物皆被焚荡。
遂失四十卷。
今唯有六十存焉。
跋摩避乱西反。
不知所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宝北魏 407 — 4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7—459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怀素小字衍孙
祖为西凉李皓
北凉沮渠蒙逊西凉姑臧,臣于柔然
太武帝时,拜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沙州敦煌公,镇敦煌
太平真君五年,入朝,拜外都大官,转镇南将军并州刺史
文成帝初,以镇北将军镇怀荒。
卒谥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猛南朝宋 411 — 47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西凉人
史失其氏。
学三藏九部。
大小数论。
皆精思洞彻。
尤善成实。
名重讲席。
元嘉二十六年
京师止东安寺。
宋明帝特加敬礼。
建寺于建阳门外。
为纲领。
以皇兴名寺。
每讲授。
亲临幸。
公卿毕集。
施与甚厚。
元徽三年殁。
寿六十五。
释道猛
西凉州人
少而游历燕赵备瞩风化后停止寿春
力精勤学。
三藏九部大小数论皆思入渊微无不镜彻。
而成实一部最为独步。
于是大化江西学人成列。
至元嘉二十六年
东游京师止于东安寺。
复续开讲席。
宋太宗湘东王时。
深相崇荐。
及登祚倍加礼接。
赐钱三十万以供资待。
太始之初帝创寺于建阳门外。
为纲领。
帝曰。
夫人能弘道道藉人弘。
得法师非直道益苍生。
亦有光于世望。
可目寺为兴皇。
由是成号。
及创造功毕。
于寺开讲成实。
序题之日帝亲临幸。
公卿皆集。
四远学宾负帙齐至。
神韵无忤吐纳详审。
帝称善久之。
因有诏曰。
猛法师风道多济。
朕素宾友。
可月给钱三万令吏四人白簿吏二十人车及步舆各一乘。
乘舆至客省
随有所获皆赈施贫乏营造寺庙以宋元徽三年卒于东安寺。
春秋六十有五。
后有道坚慧鸾慧敷僧训导明。
并止兴皇寺。
义学之誉抑亦次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隐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出李氏。
秦州陇西人也。
八岁弃家。
十二为沙门
通十诵。
维摩法华。
西凉玄高法师
究明禅慧。
而深晓律要。
复西游巴蜀。
还止江陵琵琶寺
且咨业于慧彻。
声被荆楚
山阳王刘休为州
张岱长史
皆禀戒法。
巴陵王休若
建平王景素
税驾问道。
及病。
问日早晚。
曰已中。
乃索水盥漱。
泊然而化。
僧隐
姓李
秦州陇西人
家世正信。
年八岁出家便能长斋。
至十二蔬食。
及受具戒执操弥坚。
常游心律苑妙通十诵。
诵法华维摩
西凉州玄高法师禅慧兼举。
乃负笈从之。
于是学尽禅门深解律要。
高公化后。
复西游巴蜀专任弘通。
顷之东下止江陵琵琶寺
咨业于慧彻。
彻名重当时。
道扇方外。
研访少时。
备穷经律。
禅慧之风被于荆楚
州将山阳王刘休祐长史张岱
并咨禀戒法。
刺史巴陵王休若建平王景素
皆税驾禅房屈膝恭礼。
后卧疾少时。
侍者
日中未。
答云。
已中。
乃索水漱口。
颜貌怡然忽尔从化
春秋八十矣。
江陵上明寺复有成具律师
亦善十诵及杂心毗昙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览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生成氏
醴泉人
少与玄高俱以寂观称。
西域顶戴佛钵。
罽宾达磨达比丘咨受禅要。
达磨尝入定。
登兜率从弥勒菩萨受戒。
转以戒法。
于阗
以戒授诸比丘
乃由河南出吐谷。
慕延世子琼等。
敬礼。
遣使立左军寺于蜀。
以延之。
又移罗浮天宫寺
文帝诏至京师
传授妙义。
久之殁。
大明中寿六十。
释慧览
姓成
酒泉人
少与玄高俱以寂观见称。
曾游西域顶戴佛钵。
仍于罽宾达摩比丘咨受禅要。
达摩曾入定往兜率天。
从弥勒受菩萨戒。
后以戒法授
还至于填。
复以戒法授彼方诸僧。
后乃归。
路由河南
河南吐谷浑慕延世子琼等敬德问。
遣使并资财令于蜀立左军寺。
即居之。
后移罗天宫寺
宋文请下都钟山定林寺
孝武中兴寺
复敕令移住。
京邑禅僧皆随踵受业。
吴兴沈演平昌孟顗
并钦慕道德。
为造禅室于寺。
大明中卒。
春秋六十馀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通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敦煌酒泉人字彦绰
张湛侄孙。
博通经史,不预时事。
李彪慕其学行,与之游。
用事,荐于中书令李冲敬重之。
孝文帝时屡征皆不赴。
终于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贾粲北魏 ? — 5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25 【介绍】: 北魏酒泉人字季宣
孝文帝太和中坐事被宫。
宣武帝时得充内侍,自崇训丞为中常侍,迁光禄大夫
元叉之党羽,参预幽闭胡太后事。
胡太后执政,出为济州刺史,未几遣武卫将军刁宣驰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曲珍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西平酒泉人字舍洛
壮勇善骑射北魏孝庄帝时,高欢为晋州刺史以帐内从欢。
后随欢在山东起兵,所在征讨。
东魏孝静帝武定末封富平县伯
北齐文宣帝天保初晋州刺史
后主(高纬)武平初,迁豫州道行台、尚书令豫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安吐根北齐 ? — 5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7 【介绍】: 北齐时安息国人
其曾祖入魏,居酒泉
北魏末充使至柔然,被留塞北。
东魏孝静帝天平初柔然使安至晋阳,乃密启柔然情况,高欢得为之备。
后投高欢。
高澄嗣事,命为凉州刺史封率义侯
北齐亡时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僧镜南朝宋
全宋文·卷六十三
姓焦,记称焦,自陇西来吴,住定林寺
元嘉中会稽法师,元岳中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皮豹子北魏 ? — 4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 【介绍】: 北魏渔阳人
少有武略,沉勇笃实。
明元帝泰常时中散
太武帝时以功累迁至安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公,镇长安,加征西将军
坐事徙统万。
后复爵位,为仇池镇将
太平真君三年起至文成帝兴安初,屡破南朝宋军,所向克捷。
后征为尚书,迁内都大官
为当时名将。
卒谥襄
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豹子渔阳人
泰常中,为中散,稍迁内侍左右。
太武时,进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加冠军将军,又拜选部尚书
出为持节侍中都督、安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公,镇长安
征西将军
后坐罪徙统万。
真君中复爵,拜仇池镇将,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
文成时,徵为尚书、内都大官
和平五年卒,赠淮阳王谥曰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逊南梁 ? — 5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18 【介绍】: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仲言
何承天曾孙。
八岁能赋诗,州举秀才
梁武帝天监中,起家奉朝请历官王参军记室,兼尚书水部郎。
善诗文,文与刘孝绰并重于世,时称“何刘”。
诗与谢朓齐名。
明人辑有《记室集》。
全梁文·卷五十九
字仲言,僩从兄子,宋御史中丞承天曾孙,州举秀才天监中奉朝请,迁中卫建安王水曹行参军,随府迁江州,还为安西安成王参军尚书水部郎,除仁威庐王记室,复随府江州,有集七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